|
大千世界,万事万物都遵循着从无到有的,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机器人也不例外。
古代机器。机器人一词的出现和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的问世都是近几十年的事。然而人们对机器人的幻想与追求却已有3000 多年的历史。人类希望制造一种像人一样的机器,以便代替人类完成各种工作。
西周时期,中国的能工巧匠偃师用动物皮、木头、树脂制出了能歌善舞的伶人,这是中国最早记载的木头机器人雏形。
公元前 2 世纪,亚历山大时代的古希腊人发明了最原始的机器人──自动机。它是以水、空气和蒸汽压力为动力的会动的雕像,它可以自己开门,还可以借助蒸汽唱歌。
汉代,大科学家张衡不仅发明了地动仪,而且发明了计里鼓车。计里鼓车每行一里,车上木人击木马车鼓一下,每行十里击钟一下。后汉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成功地创造出了“木牛流马”,并用其运送军粮,支援前方战争。
机器人领域重要的科学家、理论及相关人物:
1920 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他的科幻小说《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中,根据 Robota 和 Robotnik 两个单词,创造出了“Robot”机器人这个词。从此之后机器人在历史舞台上拉开了序幕。
1939 年,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制造出家用机器人,它由电缆控制,可以行走,会说话,甚至可以抽烟,让人们对家用机器人更加憧憬。
1942 年,美国科幻巨匠阿西莫夫在的科幻小说中提出“机器人三大定律”:
1.机器人不应伤害人类;
2.机器人应遵守人类的命令,与第一条违背的命令除外;
3.机器人应能保护自己,与前两条条相抵触者除外。这是给机器人赋予的伦理性纲领。机器人学术界一直将这三原则作为机器人开发的准则。
1948 年 诺伯特维纳出版《控制论》,阐述了机器中的通信和控制机能与人的神经、感觉机能的共同规律,率先提出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自动化工厂。
1954 年 美国人 乔治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的机器人并注册了专利。这种机械手能按照不同的程序从事不同的工作。
1959年 美国发明家约瑟夫·英格伯格和德沃尔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随后,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机器人制造工厂——Unimation 公司。约瑟夫英格伯格被称为“工业机器人之父”。
1966 年 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发明了谢克机器人(ShakeTheRobot) ,它是第一台移动机器人,它被赋予了有限的观察和环境建模能力,控制它的计算机要填满整个房间。
1969 年 日本的机器人专家森昌出了“恐怖谷理论” :人形玩具或机器人的仿真度越高,超过 95%人们越有好感,但当超过一个临界点时,这种好感度会突然降低,越像人越反感恐惧,直至谷底,称之为恐怖谷。正因为如此,许多机器人专家在制造机器人时,都尽量避免“机器人”外表太过人格化,以求避免跌入“恐怖谷陷阱”
|
|